接這個工作的人恐怕不多!想要將所有已知的信息一一揭露,媒體人或記者必須具備足夠的承受能力,因為他們會面臨大量的指責,甚至可能因受不了而被迫離開這個行業(yè),這并非危言聳聽。
與此同時,不得不承認,盡管可以將所有的弊端與不能言說的事實全都拋出,加入自身的理解和看法,然而,卻依然難以準確表述中國足球的真正癥結所在。
再經過幾十年的無序發(fā)展,這些問題早已糾纏在一起,根深蒂固,誰也無法判定對錯,因為行業(yè)內部早已形成了各自的說辭,真?zhèn)坞y辨。舉個例子,就像當下某些著名足球人士呼吁普及足球,但在現(xiàn)有的土壤下,究竟是否真的能夠普及呢?這顯然是事實,那么將這一信息告之這些人,他們又能否聽進呢?
馬記者長篇大論地談論選帥,舉了一個例子:在卡塔爾世界杯12強賽期間,足協(xié)領導跟隊返回后,才震驚于主教練已經下課的消息!這顯然是混淆視聽的表現(xiàn)!那樣的時刻,體育總局對足協(xié)內那群人已經極度不信任,或者已經針對此事立案偵查。顯然,這些事情在當時早已是個鐵案,哪有可能提前通知“碼農”?
那么,對于選帥和選人,足協(xié)和上層領導難道就無關緊要嗎?我來舉一個當時備受關注的女足主教練競聘的案例。當時人人皆知有人選被內定,然而誰又預料到陳婉婷會突然冒出?那時對于候選人并沒有她的名字,因為爭議頗多,陳婉婷也并非第一選擇,結果體育總局直接任命了水慶霞。在水慶霞將女足帶至亞洲杯冠軍之后,這一事件便無人再提。
無論怎樣,中國足球始終有人在背負責任,也有人將責任推給別人。我們不要為他們辯解,因為網絡輿論無法輕易遺忘,再為他們發(fā)聲無疑是在消費他們,這又有什么意義呢?專業(yè)能力的欠缺,使得他們不配擔任此職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中國足球經過幾十年發(fā)展,是否真正明確了方向?這首先是行業(yè)內足球人的責任,其次才是衍生出的問題!
打個可能不太恰當?shù)谋确剑簽槭裁创蠖鄶?shù)俱樂部愿意聘用外籍教練?顯然是因為其執(zhí)教能力普遍較強。他們有一個共同點,即清楚如何讓球員踢出理想的足球。了解中國足球?絕大多數(shù)外籍教練在抵達后才開始真正理解,它們通過幾堂訓練課,就能迅速掌握球員的特點并建立起初步的技戰(zhàn)術體系,而這恰恰是國內教練所欠缺的。因此,一些選帥組成員以及技術委員會的人所提的“是否懂中國足球”其實只是個偽命題吧!
伊萬科維奇已經成為歷史,我們又何必繼續(xù)糾結于每一次失利都歸咎于教練呢?這樣的討論出發(fā)點本就毫無意義,越談越多,事就越復雜,但又有誰能真正保持安靜呢?
事實上,他們也搞不清楚中國足球應當何去何從,對于技術總監(jiān)的選擇更是茫然!這就如同選教練總是尋求高價名氣,然而往往忽略了契合度才是更為重要的因素!